
张昊唤醒心中的野兽! 每一次飞身扣篮,都是对被“扶正”的渴望
15.4,这个数字看起来平平无奇,却是张昊留给广东男篮最强烈的信号。 它代表的是张昊的on-off值,也就是他在场和不在场时球队净效率值的差异。 这个数字排在全队第一位,甚至与联盟中顶尖本土球员朱俊龙(25.3)、孙铭徽(23.3)和赵继伟(21.4)同属一个评价维度。 当张昊站在场上,广东队的攻防节奏明显不同。
谁能想到,几个月前还被球迷戏称为“大番薯”的张昊,如今成了球队不可或缺的拼图?全运会开幕在即,广东省男篮的集训基地里,张昊的每一次飞身扣篮都伴随着篮球砸入篮筐的轰鸣声。 声音背后,是他对“被扶正”的极度渴望。 热身赛的数据不会说谎:对阵山西队,他独揽22分9篮板3助攻,全场仅有2次犯规。
以前的张昊,是典型的蓝领工兵。 防守端拼命,进攻端却常常隐身。
球迷们一边欣赏他的拼劲,一边吐槽他的技术粗糙。 “扶正张昊可夺冠”的口号,起初更多带着善意的调侃。
展开剩余74%但这个夏天,故事开始转向。
张昊师从训练师唐天天,专攻投射能力。 接球投篮、体能消耗后的稳定出手、运球后的衔接投篮,这些曾经的技术短板,在特训中被一点点磨锐。 热身赛中,他不仅频频上演暴扣好戏,更展示了中距离跳投和三分远投的新技能包。 甚至在高强度对抗下,他也能运用欧洲步完成终结。
进攻端的蜕变只是表象,防守才是张昊的立身之本。 上赛季,他场均贡献1.9次抢断(锋线第5)和1.2次盖帽(锋线第3),防守效率值(DBPM)达到 2.3,全队排名第二。
广东队总经理朱芳雨曾评价:“张昊的横移速度 对抗强度,是广东锋线防守的新标杆。 ”这一特质在热身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面对对方的高大外援,张昊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身体硬扛,而是更聪明地利用脚步和预判。
然而,张昊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
过去几个赛季,他总是在“涨球”的关键时期遭遇伤病困扰,这直接导致他一直在球队十二人大名单边缘徘徊。 更让人诟病的是,他常常游离在杜锋的防守体系之外,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失位漏人。
杜锋的防守体系要求球员像齿轮一样精密咬合,而以前的张昊更像是一个孤勇者。 他依靠个人身体素质去硬扛对方中锋,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,既防不住对手,又让自己陷入犯规麻烦。
但今年的张昊似乎找到了与体系融合的钥匙,在热身赛中,他的防守站位更加合理,协防时机把握得更准确。 当队友失位时,他能及时补防;当对手突破时,他能形成有效的第二道屏障。 这种改变,源于他对比赛的理解加深,也源于心态的成熟。
广东队目前的阵容堪称豪华,徐杰、胡明轩、崔永熙、杜润旺、焦泊乔等国手级球员构成了核心框架。 但这套阵容在与北京、上海等强队对比时,并没有十足的胜算。 球队最大的隐患在于板凳深度,过去三连冠时期,广东队可以排出九个国手的轮换阵容,而现在往往只能依靠七八人轮换。
张昊的崛起,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。 他的多功能性让杜锋在排兵布阵时有了更多选择:既可以把他放在四号位利用其机动性,也可以让他顶到五号位应对小球阵容。 随着老将任骏飞即将退役,张昊在锋线上的价值更加凸显。
张昊的心理层面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。 以往在关键时刻,他脸上总写着不确定;如今,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。 这种变化,队友感受得到,对手也感受得到。
在一次热身赛中,张昊与上海队的“大公子”直接对位。
但这次,他打得更有侵略性,不仅在进攻端果断出手,防守端也成功限制了对手的发挥。 即使某个回合被打败,也有新队友及时“补锅”,这种团队支撑让他建立起不可战胜的自信。
全运会将是张昊证明自己的最佳舞台, 如果他能帮助广东省夺金,他在广东队的地位将更加稳固。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,他必须继续保持这种进步势头,将热身赛的表现转化为正式比赛的输出。
如今的广东队更衣室里,“扶正张昊可夺冠”不再是一句玩笑话。 它变成了一种期待,一种可能,一种正在逐渐实现的预言。 张昊的每一次飞身扣篮,每一次精准投篮,每一次扎实防守,都在为这个预言添加注脚。
从蓝领工兵到全能锋线,张昊的蜕变之路让人想起《灌篮高手》中的那句经典:“现在放弃的话,比赛就提前结束了。 ” 不同的是,张昊没有放弃,他的比赛,才刚刚进入精彩的章节。
发布于:江西省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